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

2016第四屆新國辯全能挑戰賽

原本也有受邀參加全能挑戰賽,可惜另有要事無法參予,只好來聊聊比賽刷些存在感。

它的賽制有五個環節:立論、質詢(答辯)、小結、對辯、結辯。

不計最後的大神挑戰賽,總共有八位選手,七場比賽。

下面,是對陣、辯題還有連結(勝方有底線加粗):

初賽第一場  池也VS陳劭康  辯題:超人/蝙蝠俠才是真正的超級英雄。
初賽第二場  王韻嬌VS丁冠羽 辯題:X教授/萬磁王是更好的領袖。
初賽第三場  何有恆VS王鑫  辯題:郭靖/楊過更是俠之大者。
初賽第四場  曾厚恩VS葉斌有 辯題:美國隊長/鋼鐵俠更適合做隊友。
半決賽第一場 池也VS丁冠羽  辯題:情感生活中,拿得起/放得下更重要。
半決賽第二場 王鑫VS曾厚恩  辯題:情感細膩/情感粗放的人更適合做朋友。
決賽     池也VS曾厚恩  辯題:拿得起的超人/情感粗放的美國隊長。


首先說整體的感受,四個環節看起來很多,每個環節的時間也不算太短,但是你實際去聽會發現比賽節奏非常急促,論點和攻防很難深入,往往只能停留在「事實層面」的簡短交鋒,然後就要回到自己的論點,結果只能交由觀眾和裁判介入心證判斷勝負。

不過即使如此,八位辯手的表現仍然不愧於「華語辯壇新生代傑出辯手」的頭銜,基本動作非常扎實,每個環節要做什麼,大家都非常清楚:立論「說明定義(背景)+切割戰場+提出判準,質詢「建立共識+確認爭點」,小結「釐清認知差異」,對辯處理例子,結辯總結比賽。

我覺得,非常有學習的價值。

--

第一場比賽,雙方論點簡單來說,分別是超人更能達成圓滿的結果,蝙蝠俠更執著追求正義,陳劭康質疑超人有時候也沒有辦法達成圓滿,池也質疑超人也經歷過挫折,然而攻防的結論,以及對論點的影響到底是什麼?雙方後續都沒有足夠時間繼續處理,只能回到各自論點,非常可惜。

三位裁判在講評時也都提到,他們更期待「價值層面」的論述,不只是兩者的外在形象是什麼,而是為什麼這樣的形象才是真正的超級英雄--但他們也都認為,這可能是因為時間不足所致。

正方論點往下講,就像鍾岳學長說的,可以更進一步區分「能力/意願」,指責蝙蝠俠的選擇「非不能也,是不為也」,並且不只是談超人因為能力而能追求圓滿的例子,也談在能力不足的時候,超人如何堅持圓滿;或者,把話講白,貫徹結果論的事實判斷,無情的宣稱:「超級英雄本來就不是你想當就能當的。」反方論點往下講,當然就是蝙蝠俠的掙扎和痛苦,這個大家應該都很熟了,可是這麼短的時間要如何發揮,考驗的就是選手對比賽節奏的拿捏。

這場比賽可以和第三場比賽一起看,因為「超人/蝙蝠俠」的對照和「郭靖/楊過」其實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,大家學習的時候,可以比較一下,哪些差異決定了論點走向,以及兩場比賽的選手分別是如何拿捏「事實層面」和「價值層面」的論述篇幅。

--

第二場比賽,雙方論點簡單來說,分別是X教授的理想更務實也更可取,X教授的理想沒有被執行也不是專為變種人發聲。是的,反方其實沒多談萬磁王,而是把大部分時間拿來批判X教授(在這裡幫教授默哀三秒鐘QQ)因此,雙方攻防的重點,也是在「事實層面」X教授到底做了什麼?

反方論點就理想來說,就如反方結辯,不只要處理「事實層面(執行)」也要處理「價值層面(理念)」,而且很討巧的,並不直接比較理念高下,而是代入背景和角色,討論在「敵強我弱的時候,身為變種人更希望被誰領導」並且切割了「導師/領袖」的不同,可惜這些東西在沒有足夠時間處理。反過來說,正方論點往下講,可以有三個方向,其一是提出X教授確實做了什麼,其二是劉京京學長說的,更深入論述學校的意義,或是處理「導師/領袖」的切割。

其三是順著反方論點往下打,反方認為X教授養尊處優沒有真正經歷變種人的痛苦,但也許,這正是為什麼萬磁王只能是個革命烈士卻不能成為真正的領袖,因為,他並不懂得恨以外的情感,半生征戎習慣馬上顛頗的戰士,看著沾滿鮮血的手,他早就已經忘了要如何去擁抱自己的孩子。

最後,這場比賽有幾個地方在學習的時候特別值得注意,首先是雙方戰場的切割和戰術成效(正方成功回應了反方對X教授無所作為的質疑,然而贏了攻防卻不等於贏了比賽)其次是張哲耀學長對整體架構的整理,非常清晰且準確,學不會這個,再談其他都是多餘。

--

第三場比賽,雙方論點簡單來說,分別是郭靖有對「武」的反思而且追求兩全(似曾相識是吧?),楊過的困境更加真實有共鳴,也因此雙方的爭點非常明確,此外可能是大家對兩個人物相較熟悉,所以這場比賽,也更有效率地進入了「價值層面」的討論。

正方的論點,很明顯正對反方論點(楊過的困境更加真實有共鳴),正方認為郭靖不真實沒關係,因為他本來就是「理想的大俠形象之展現」也就是大俠的理型,然而就像張哲耀學長所說,何有恆花了過多時間論述「郭靖是俠之大者的價值意義」,卻沒有在「郭靖到底展現了什麼?」有足夠多的渲染,大多是在反方質疑的時候被動回應,非常可惜--這恰恰和池也相反,因此,這場比賽另一個值得學習的地方,就在於比較這兩場的選手在論述篇幅的拿捏,這是技術層面的。

論點層面,熊浩學長說得太漂亮了,到底要怎麼學習,才能這麼漂亮的說話?然而容我醜醜的解析一下,正方回應反方論點(楊過的困境更加真實有共鳴),除了從判準的層次回應,其實也可以在事實層面回應:「你說逆境使人成長,但是順境又何嘗不是磨練?」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啊。反方論點,也可以打得更深,楊過和郭靖的對立可以不只是「真實/理想」的對立,因為郭靖縱然體現了理想之大俠的形象,楊過卻是重新定義了什麼是大俠

最後,這場比賽有個有趣的地方,正方認為郭靖的形象是理想的,反方認為楊過的形象是感人的,然而不只是郭靖和楊過如此,正反雙方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,這種文本的多層次互相指涉,也是我們觀看比賽,在技術和勝負之外,另一種審美的切入,提供給大家參考。

--

第四場比賽,雙方論點簡單來說,分別是美國隊長重視團隊願意溝通,鋼鐵俠資源多能力強,雙方互相同意對方判準,也因此雙方爭點同樣明確,而且完全集中在「事實層面」的討論。

這場比賽,說真的,很難說中間攻防勝負,到底是技巧問題,還是知識儲備問題(在這裡用知識儲備好像有點違和?)但是大量的散點仍然考驗雙方臨場反應和大局觀,這邊劉彥澧學長說得非常清楚,而他也指出了我覺得正方論點最精彩的地方:由於「事實層面」的天然劣勢,反方試圖用「凡人角度出發」的切入補足鋼鐵人團隊精神的不足,然而正方卻已經準備了「鋼鐵人不屑和普通人為伍」的論述,這個先手防守,就如學長說得,非常精實。

這場比賽,有它值得學習的地方,但是學觀念容易,學技巧難,真要學就學曾厚恩態度的精實吧。

--

第五場比賽,雙方論點簡單來說,分別是感情生活的重點是建構,成就人格的重點是放下。比較有趣的是,丁冠羽從科學研究指出「人類的情感關係數量有限,拿起的同時也要放下」,池也這裡的反應也很好,雙方直接進入「拿起的同時也有放下,但是到底哪個重要?」的討論。

論點層面,反方的論述有利也有弊,利是新奇,弊是不直覺,所以就像陳銘學長說的,比較間接和滯後。正方論點,我覺得很清楚明白,也有足夠厚度,與其再往下談不如精鍊表達。

反方論點再往下講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視野拉大,正方說拿起是建構,反方說拿起的同時也在放下,但這不夠,真正關鍵的是,只有放下的剎那,我們的建構才終於完成。其實,這都是相同的道理,為什麼蝙蝠俠和楊過,更接近真正的英雄和大俠?因為他們有掙扎,有選擇,然後他們做出了他們的抉擇。如果只是拿起,做對的事情,那有什麼難的?

真正困難的,從來就是在對與對之間,我們如何學會放下其中一邊。

放下的越多,越能凸顯拿起的價值,所以生命誠可貴,愛情價更高,但為自由故。兩者皆可拋。

所以,後面兩場比賽,我打算先放下了,哪天想到再回來補,謝謝大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